剧情介绍

 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,十集电视纪录片《盗火者:中国教育改革调查》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《凤凰大视野》首播(1-5集),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:00。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、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,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。凤凰卫视首播之后,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、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。
  具体播出安排:
  凤凰卫视中文台《凤凰大视野》
  9月9日(周一)晚20:00 《重回人的语文》
  9月10日(周二)晚20:00 《天梯》
  9月11日(周三)晚20:00 《守望乡村》
  9月12日(周四)晚20:00 《大学 大学》
  9月13日(周五)晚20:00 《公民》
  第二天下午16:30重播
  第一集:《重回人的语文》
  什么是语文?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,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。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,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“人”。然而,今天的语文课,质量已经岌岌可危——
  在上海,《收获》杂志主编叶开发现,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,他奋笔疾书,决心以一己之力《对抗语文》;在江浙,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,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“挑错”、“找茬”,并自觉探索“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”;在民间,学者们回到民国,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……
  种种努力,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——人的语文。
  第二集:《寻找马小平老师》
  2012年1月16日,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,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: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“最具世界眼光”、“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”;
  同年,官方组织的“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”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,与此同时,由民间发起的“寻找活着的马小平”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。有评论说,“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,耐人寻味”;
  马小平是谁?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,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?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、东莞和深圳,学生、同事、朋友、女儿……众人动情的讲述中,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,我们最终发现,他,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。
  马小平走了,“活着的马小平们”正在走来,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,找回教育的尊严……
  第三集:《呵护童年》
 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: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,就要像儿童的样子。
  华德福,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,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——没有作业,没有考试,它是学园、花园、菜园和家园,它“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”。
  九月,开学的季节,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,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,为期一周的“试读”和“陪读”,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;而郭初阳,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,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,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。
  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?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?无论结局如何,“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”的命题,已经无可回避。
  第四集:《天梯》
  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:知识改变命运。然而今天,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,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——
  他们,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;他们,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;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、超级中学的大门外,他们逐年流失,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,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;他们,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,空有一张大学文凭,却既无力“拼爹”,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……
  究竟是什么,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?
  国家的转型在加剧,而个体命运的转型,却似乎陷入了停顿。教育资源的不平等,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……
  第五集:《守望乡村》
  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。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,恢复乡村文化生态,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、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——
  在晏阳初的故乡,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;在陶行知的故里,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……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、晏阳初们的信条: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
  眼下,他们能够改变的,或许只是一个孩子,一所学校,一个乡村;但是,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,欲温暖世界,必先擦亮一根火柴。
  守望乡村,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。
  第六集:《大学 大学》
  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:在中学阶段,学生应该伏案学习;在大学,他该站起来,四面张望。
  2005年,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,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,她读到的是困惑、迷茫、贫乏、冷漠……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,他们缺乏常识、自私、现实,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;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,他们无力“站立”,更谈不上“四面张望”……
  刘道玉、钱理群、陈丹青、张鸣、周孝政、熊丙奇……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:官本位、学术腐败、钱权横行……,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,人文精神消失殆尽。
  拿什么拯救你,我的大学?!
  第七集:《在路上》
  上世纪八十年代,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,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——学分制、双学位、贷学金……一系列闪动着人文、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,让刘道玉赢得了“武大的蔡元培”的美誉;
  时隔20年,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,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——
  2012年9月,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——当理想遭遇现实,朱清时,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“去行政化”改革进行到底?被打上“试验”标签的莘莘学子们,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?
  珠海联合国际学院,一所潜水七年的“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”近日浮出水面,许嘉璐评价说:“UIC已经跃升为清华、北大级的大学”;校长负责制、教授治校、全英文教学、浸会大学的文凭……“洋大学”的冲击波,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“鲇鱼效应,”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?
  第八集:《课堂风暴》
  没有讲台,老师“靠边站”,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,边写边讨论,教室门洞开,参观者络绎不绝——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,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,如今却以独特的“学生自主课堂”闻名教育界。
  专家评论说:“杜郎口模式”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,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;质疑的声音说:杜郎口并未摆脱“应试”的窠臼。
  在民间,“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”宣称要“点燃思想的课堂”,在各自的教室里,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;
  体制并非铁板一块,或许,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,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。
  第九集:《在家上学》
  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,有人迎战,有人妥协,有人则选择逃离。
  有这样一群孩子,他们无需去学校,客厅是他们的教室,父母是他们的老师,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,他们中的大部分,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;而在现代版的私塾,“中西合璧”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,私塾的开创者,多半是“在家上学”的成功者,他们认为,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。
  支持者说: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;反对者说:孩子需要朋友,独自在家无法实现“社会化”;有关部门说: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;教育专家说: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……
  无论如何,在民间,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。它们的未来,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,更深远……
  第十集:《公民》
  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:建共和国易,造就共和国公民难;有识之士指出:缺乏公民意识,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。
  在西方主流社会,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;在中国,1949年之后,公民教育戛然而止。
  2012年,在深圳,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“下课”,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,吸引了舆论的眼球,也让他备受争议;在南京,律师崔武走进校园,以一只苹果为道具,向小学生们诠释“公民”的内涵;在上海,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,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“公民责任”的空间……
  公民教育,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?

评论:

  • 卫晓科 8小时前 :

    话说小公主真是太可爱了!

  • 东雅惠 3小时前 :

    鬼知道我看了多少集蜡笔小新,剧集好看,剧场版呵呵

  • 明冬 7小时前 :

    不过想象力依旧是天马行空,最后大人责怪救了他们小新把蜡笔用完,而没画导弹的时候,还是很讽刺。

  • 冉嘉年 6小时前 :

    永远不要停止想象、创新与输出,否则美好世界就会崩塌哦。别放弃,唱着歌跳着舞推动跑道画线机,奇迹就会从脚下诞生。

  • 丽婧 7小时前 :

    它们会为了蜡笔小新而选择被水融化,选择完成涂鸦而牺牲自己,涂鸦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,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  • 卫栋 1小时前 :

    近五年最好的剧场版。继《大人帝国的反击》和《战国大合战》之后最好的蜡笔小新剧场版。想象力拉满。如果小孩子不再涂鸦的话,世界将会毁灭哦的立意,和当年如果不相信光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。(当然现在也要相信光。)猪卫门笑死我了,永远优先在在强者的一方23333。假娜娜子姐姐全片实力护夫,小新拯救了世界,但假娜娜子拯救了小新。生命终结之时都贯彻着对小新的喜欢。(和我的机器人爸爸希望,冒牌的永远打不过正版,虽然我很不喜欢这个设定。)新人物的加入也没有什么违和感。(感觉是类同风间的设定。)春日部护卫队存在感减弱,但仍然超级喜欢,会二刷。。。

  • 张简念露 6小时前 :

    当然我觉得最好笑的还是肥嘟嘟左卫门第二次出现的场景哈哈哈哈

  • 富察合美 1小时前 :

    蜡笔小新回归之作,这几年最为优秀的剧场版。左卫门重登大电影。无厘头,冒险,感动,童心,蜡笔小新永恒的主题。

  • 宇颜 8小时前 :

    终于等到了资源~新酱版的桃太郎~虽然回不到剧场版最精彩的时候,但孤胆英雄与无意识的集体三十年没变过。

  • 东彬炳 9小时前 :

    这部连隔夜胖次都好好哭。每一个角色都在闪闪发光

  • 文涵 2小时前 :

    电影有多长,煎熬有多久。每一个人物的行为都莫名其妙,配角没有用,主角符号化,场景转换都交代不清楚,看得人问号连连。毫无魅力的电影

  • 庚旭东 8小时前 :

    永远不要停止想象、创新与输出,否则美好世界就会崩塌哦。别放弃,唱着歌跳着舞推动跑道画线机,奇迹就会从脚下诞生。

  • 屈思卉 8小时前 :

    披着幼稚外皮实质内核已经深到明面上批判日本了。 ps:这部真的很感人,五岁小新经历的人生离别唉

  • 俟飞兰 1小时前 :

    小孩子的创造力和对教育的反思,主题依然深刻,是我喜欢的新之助。

  • 奈问寒 0小时前 :

    前半部分看的时候困得不行,但到后面泪点不断攻击。“我也救了我自己的老妈,佑马也能找到自己的妈妈,真是太好了。”将心比心,和身后一味责怪的大人鲜明对比,从这里开始,哭到不行。

  • 卫冕 0小时前 :

    作为搞笑电影,不搞笑就太搞笑了。虽然有笑点,温情,故事ok,但就是不好看,老观众回忆一下,新观众可能很难代入。可能蜡笔小新已经被限制在儿童故事了吧。。。。

  • 巢春兰 6小时前 :

    或许人人都是小朋友

  • 幸思云 7小时前 :

    达到屁屁炸弹、动物园、新娘的水准了,一起涂鸦真的感动

  • 刑泽语 0小时前 :

    蜡笔小新的剧场版总是佳作频出,立意也好,故事也好屡屡有所创新,许多故事设置的也很有深度。对比隔壁不停的炒冷饭的哆啦A梦,还有剧场版设置越来越离谱和划水的柯南,完全没看出这个系列受到原作者离世的影响!这部剧场版除了保留小新一家人的亲情小伙伴的友情之外,插入了一个令我很吃惊的场景,大人们在被小新救出后听到小新弄丢了蜡笔,第一反应就是绝望和谩骂,完全不是刚刚感谢小新救他们的样子,人类的自私与冷漠在那一刻完全展露于镜头之前,在这样一部亲子向的动漫作品里插入如此现实的场景,不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能看得懂哦🤫娜娜子,肥嘟嘟左卫门,胖次的牺牲全是高光时刻,赚够泪点。

  • 支映秋 9小时前 :

    受不了告别,更受不了告别后,还要假装无所谓(哭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